电子书学习下载站

© 2025 www.booknestle.com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 [美]陈汉生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 [美]陈汉生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作者[美]陈汉生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6-1

页数772

豆瓣评分 5.0

ISBN:9787214247841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更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本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结论等多方面均极具启发性,引起了中西方比较哲学领域多番争论,把西方的先秦哲学研究带入更深的层面和更高的水准。

目录

致谢 1

中译本序 1

第一章 导论及蓝图 21

新的透视及哲学的进展 23

正统的解释理论 28

翻译范式 31

学派割裂的观点 37

意义变化的假设 39

印欧语系的语言和思维理论 41

中国思想的哲学价值 59

道家思想之复位 61

小结 63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语境:语言及语言理论 67

地理环境 67

史前的影响 68

语言 71

社会背景:一些结论 103

第一编 积极之道的时期 107

第三章 作为基准线的孔子 109

孔子的《论语》:一些初步的假设 110

良序社会 117

人性理论 138

儒家的概念性图解:道 166

仁与孔子的语言理论 173

其他的诸多问题 186

第四章 墨子:制定哲学议程 188

复位 188

墨子的生平 194

工匠与指引:客观的标准 196

文化适应的过程 198

对传统主义的攻击 208

实用主义标准 212

墨子功利主义的观念结构 223

天之所欲的角色 233

道德:动机和理由 239

人际关系中的“兼爱” 246

尚同 250

功利主义的多重结果 257

《墨子》中的理性和权利 262

语用论与语义学 263

墨子的语言理论 270

三表法 271

第二编 逆语言时期 285

第五章 孟子:创发反击 287

背景:儒学面临的双重挑战 287

孟子的哲学号召 295

孟子的道德心理学 304

孟子道德心理学的反思 313

孟子对语言和心智的态度 341

孟子对后世的影响 359

第六章 老子:语言和社会 363

理论的解释 363

《道德经》的文本 371

道家思想的历史背景 378

老子:无生和传统 388

首章:解释 396

《道德经》中对立面的反转 411

原始道家:神秘主义和孟子 419

第三编 分析时期 427

第七章 名家:中国的语言分析 429

新墨家的文本:重要性和问题 433

现实主义者的活动 440

串联和指代:扩展体系 448

伦理和现实主义者语言 454

新墨家的认识论 462

新墨家的逻辑 467

公孙龙:对儒家语言的辩护 470

惠施的悖论——万物为一 478

总结:名家 481

第八章 庄子:辩之辩 483

一个解释性的声明 483

庄子在汉代以前话语中的地位 491

庄子:文本和历史方面的议题 495

语言和它的合适性 498

对孟子的反驳 504

对新墨家的反驳 509

对绝对一元论者(原始道家)的反驳 519

庄子之梦和怀疑主义 531

科学、事实与价值的分离 538

实用建议 543

第四编 权威主义者的回应 551

第九章 荀子:实用主义儒学 553

诠释的两难 553

荀子思想的影响 556

荀子思想概要 561

新正名 576

人性是恶的吗? 605

心的哲学 613

第十章 韩非子:统治者的解释 624

韩非子的生平与主导的形象 624

儒家的人治与西方的法治 639

中国治国术的历史考察 650

语言与诠释混乱的危险 657

权威主义的道家思想 676

余论 684

参考文献 689

汉字词汇表 699

索引 707

译后记 738

下载

1.本资源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与交流之用,请于下载后 24 小时内自行删除;

2.如您在阅读概要后喜爱本书,且条件允许,恳请支持正版。

平台格式密码资源
城通网盘ZIP2025下载
2020-6-1 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本站PDF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邮件反馈删除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