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弄錯身分的個案 - 楊定一/繪者:施智騰(Simon)

楊定一博士所有作品中,把「我」講解得最透徹、整合性最高的書
一步一步帶動意識的轉變
解開人間煩惱的根源
徹底活在心,找回內心的寧靜
「我」的作用,是人類所有宗教和修行方法最後都要面對的。甚至,把「我」消失,是一切探討真實的法所要追求的。沒有「我」,一切都解答了,一個人再也沒有什麼問題、矛盾或煩惱可談。這本書,可以說是完全從這個角度延伸,整合之前「全部生命系列」帶出來的觀念,包括什麼是參、什麼是臣服、什麼是修行,引領讀者一步一步接近「在」,回到心。
「『我』的運作,是我認為頭腦最難懂的。是這樣,我才要用一整本書來闡述。」——楊定一
既然人間的作為都是有限,都是相對,那麼,透過方法和練習,要怎麼回到無限?回到一體永恆的絕對?
如果,是要繞過頭腦的作業,真實才可能被領悟到,我們又要怎麼去領悟祂?
解開這些表面上的矛盾,正是本書寫作的目的。
楊定一博士以意識...
序
引言
1 我體、我結、我念,都還只是小我
2 從一個相對局限的「我」進入無限大的絕對,是不可能的
3 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我」騙了
4 其實,除了「我」,還有一個大我。然而,大我又是什麼?
5一般人理解的參,最多還只是頭腦理性的追求
6 要體會真實,是不費力,而只可能是不費力
7 解開修行的機制
8 大我,是相對和絕對意識的門戶
9 螺旋場的比喻
10 把修行濃縮、簡化到大我
11 參,其實是最輕鬆的練習
12 大我,是怎麼消失的?
13 臣服,和參其實是兩面一體
14 臣服和愛有什麼關係?
15 Netti Netti不是這個,不是這個
16 把神經迴路當作醒覺的工具
17 無欲無求
18 業力和個體性,是一體兩面
19 真心和信仰
20 接下來,樣樣都是自己
21 那麼,還剩什麼
22 最後,還可以說什麼?
23 最多,只是沉默
結語
問與答
●為什麼個人的「身分」或「我」是那麼的重要?
●這樣的方法和其他的修行方法一樣嗎?
●神,為什麼和大我是同樣的地位?
●參,真的是不費力嗎?
●難道全人類都被騙得這麼徹底嗎?
●閉關又是為了什麼?
●地球的變化對我們的修行有什麼影響?
●「全部生命」有藍圖嗎?
●應該從哪一個作品開始著手?